第(1/3)页 翌日。 天色刚蒙蒙亮。 清河县临时设立的医棚便已忙碌起来。 蒸煮草药的气味混杂着淡淡的石灰水味道,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弥漫。 病患的**,家属的祈求,太医和帮工的安抚指导声交织在一起。 叶凡正俯身检查一个孩童手臂上牛痘接种后的反应。 朱标则在一旁协助太医分发汤药。 两人皆是神色专注,仿佛全身心都投入到了救治之中。 就在这时。 一阵略显急促却刻意放轻的脚步声传来。 只见县令周文元,竟也穿着一身半旧的棉布袍子,带着几名县衙的胥吏,出现在了医棚外。 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忧戚和疲惫,眼底有着血丝。 仿佛也是为了疫情殚精竭虑,彻夜未眠。 “下官参见殿下,叶大人。” 周文元上前,恭敬地行礼,语气带着几分沙哑。 “听闻殿下与先生在此亲力亲为,救治百姓,下官心中实在惭愧,特带了些人手前来,看看能否帮上些许微忙,为殿下和叶大人分忧。” 他说得情真意切,姿态放得极低。 说话间,他也不等朱标和叶凡回应。 便主动走到一个熬药的大锅旁,挽起袖子,竟亲自拿起木勺,笨拙却又认真地帮忙搅拌起锅里的药汤来,额头上很快沁出了细密的汗珠。 那副不辞辛劳,与民同苦的模样,落在周围一些前来求医的百姓眼中,顿时又引来了一阵低低的,充满感激的赞叹。 叶凡抬起眼,目光平静地扫过周文元那忙碌的身影,心中冷笑。 这只老狐狸,果然坐不住了。 昨夜他们调阅卷宗账簿,消息定然已经传到了他耳中。 他今日前来。 一为展现自己勤政爱民的一面。 加固在太子心中的好官形象。 二来,恐怕更重要的,是近距离观察自己和太子的反应,试探他们是否真的发现了什么。 朱标看到周文元这番作态,眉头几不可察地蹙了一下,但很快恢复如常。 只是淡淡颔首:“周县令有心了。” 叶凡放下手中的工具,脸上露出一抹看不出丝毫破绽的温和笑容,走向周文元,语气带着赞许道: “周县令果然如百姓所言,爱民如子,事事亲力亲为。” “有县令如此,实乃清河百姓之福。” 周文元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,用袖子擦了擦汗。 脸上露出谦逊乃至有些惶恐的神色,连连摆手。 “叶大人谬赞了!下官愧不敢当!” “这……这都是下官分内之事,食君之禄,担君之忧,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” “不敢说福泽百姓,只求能对得起身上这身官服,对得起陛下的信任和黎民的期盼罢了。” 他这番话,说得滴水不漏。 将一个清廉自守,忠君爱民的官员形象塑造得无比高大! 叶凡点了点头,目光中似乎充满了欣赏。 但话锋却不着痕迹地一转,仿佛只是随口提及。 “是啊,为官者,能不忘初心,方得始终。” “就像昨日听闻百姓说起,周县令当年为了破获张大户家的灭门惨案,两天两夜未曾合眼,最终将凶徒绳之以法,真是令人敬佩。” “还有抗旱之时,亲自下地引水……” “这些,百姓们都记在心里呢。” 他一边说,一边仔细观察着周文元的细微反应。 周文元眼底深处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异样。 但脸上依旧是那副谦逊的表情。 甚至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缅怀和沉重。 “唉,提起张氏一案,至今想起,下官仍觉心痛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