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在用这种方式,表明一种态度,也在无声地施加着压力! 时间一点点流逝。 只有烛火偶尔的噼啪声,和朱元璋批阅奏章的沙沙声。 汤和的腿脚有些发麻。 但他依旧纹丝不动。 他了解朱元璋,这个时候,任何一点焦躁和不耐烦,都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。 终于,朱元璋批完了最后一本奏折,将朱笔轻轻搁在笔山上,发出“嗒”的一声轻响。 这才仿佛刚刚发现殿内还有一个人似的,缓缓抬起头,揉了揉有些发酸的手腕,目光落在如同泥塑木雕般的汤和身上。 “等急了吧?坐。” 朱元璋的声音听不出什么情绪,平淡得像是在问“吃了吗?” “臣,谢陛下。” 汤和这才动了动有些僵硬的身体,恭敬地行了一礼。 然后,走到旁边预备好的锦墩上。 小心翼翼地坐了半个屁股,腰杆依旧挺得笔直。 朱元璋靠在龙椅上,打量着这位老兄弟。 汤和脸上已有了不少皱纹,鬓角也染了霜色。 但那双眼睛,依旧沉稳内敛! “说吧,这么晚进宫来见咱,是有什么要紧事?” 朱元璋开门见山,似乎不想多绕圈子。 汤和闻言,从怀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奏本。 双手高举过顶,声音沉稳而清晰。 “陛下,臣此番前来,是有一事相求!” “臣……年事已高,近年来常感精力不济,旧伤频发,恐难再为陛下,为朝廷效力。” “特上此辞呈,恳请陛下恩准,允臣卸去所有官职,归养田园,了此残生。” “哦?!” 朱元璋的眉梢微微挑动了一下,脸上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。 他身体微微前倾,目光锐利地看向汤和。 “辞呈?归养?” “咱记得,今日朝堂之上,胡惟庸、蓝玉他们闹得鸡飞狗跳,可这名单里,唯独没有你汤和,还有徐达吧?” “怎么?莫非你汤和手下,也有咱不知道的义子、旧部,在外面胡作非为,犯了王法,让你觉得脸上无光,要学他们一样,来个识人不明,自请其罪?!” 他的话语带着一丝探究,和不易察觉的敲打! 汤和缓缓摇了摇头。 脸上没有任何被质疑的惶恐。 只有一种看透世事的平静。 他没有兜圈子,直接坦言道:“陛下明鉴,臣麾下或有不成器者,但绝无胆敢行此大逆不道,动摇国本之事。” “臣此番请辞,并非因为部下牵连!” 他顿了顿,目光坦诚地迎向朱元璋:“臣知道,蓝玉、曹震他们,这次做得太过火了。” “贪墨军饷,纵容下属,甚至……险些危及国本,此乃取死之道!” “陛下念及当年濠州起兵,血战鄱阳的旧情,已是法外开恩,留了他们性命,只让他们自省其罪。” 汤和的语气带着一丝沉重和了然:“臣亦深知他们的脾性。” “骄纵惯了,散漫久了,即便陛下让他们自己定罪,恐怕……也难下重手,多半会寻些不痛不痒的由头,企图蒙混过关。” 他抬起头,眼神清澈! “故而,臣此番前来,并非是为他们求情。” “臣,是来为他们,也为所有尚存侥幸之心的淮西子弟,做一个表率!” 朱元璋静静地听着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龙椅扶手,眼神深邃,看不出喜怒。 汤和将手中的奏本再次往前递了递:“臣,汤和,自愿请辞所有官职,交出所有权柄,归隐林泉,不再过问朝政。” “此心此意,天地可鉴,绝无虚假。” “望陛下成全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