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放弃手中的权力? 交出经营多年的势力? 这谈何容易! 他们习惯了前呼后拥,习惯了生杀予夺,习惯了利用权力攫取无尽的财富和地位。 要他们主动放弃这一切,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! 很多人脸上露出了挣扎和不甘的神色。 汤和将众人的反应尽收眼底。 他心中明了。 该说的,他已经说了。 路,要由他们自己选! 他缓缓站起身,整理了一下衣袍。 目光平静地扫过这些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。 最后说道:“言尽于此。” “该如何考量,何去何从……” “你们,自己决定吧。” 说完,他不再停留,转身,步履沉稳地离开了客厅。 将这一室凝重的死寂,和无数挣扎的思绪。 留给了那些呆坐在原地的淮西将领们。 没有人说话,也没有人离开。 每个人都在消化着汤和那番石破天惊的话语,权衡着权力与性命,掂量着未来那深不见底的风险。 夜色,愈发深沉了。 …… 同时。 燕王府。 书房内的烛火同样亮至深夜。 朱棣独自一人坐在案前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。 浓密的剑眉紧紧锁住。 深邃的眼眸中闪烁着思索,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惊异。 今日,奉天殿内发生的一切,如同走马灯般在他脑海中反复回放。 父皇那石破天惊的任命,直接将一个六品主事擢升为右相。 大哥朱标那沉稳中带着凌厉的姿态,以及呈上罪证时那份不容置疑的决断。 还有蓝玉等人那惶惶如丧家之犬的狼狈…… 这一切,都指向了一个核心—— 太子大哥,变了。 不,或许不是变了。 而是他身边出现了一个足以扭转乾坤的人物! 朱棣的思绪不由得向前追溯! 从何时开始,大哥的行事风格开始变得不同? 是那场看似不起眼,却悄然改变了朝廷与民间财富流向的“国债”? 是那尚在酝酿,却已显露出惊人潜力的“一条鞭法”和“摊丁入亩”的构想? 是大哥一反常态,开始对枯燥的政务展现出浓厚兴趣,甚至亲自过问、训练三大营,督造海船,力排众议推动“开海”之策? 还是这次,他竟敢亲涉险地,直面天花这等绝症,并且…… 竟然真的成功了!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