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七章 县学双璧-《原来我在小说里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自古寒门出学子。
    那是屁话。
    说这句话的人大多只看见了那些个凿壁偷光的个例。
    在封建王朝,没有九年义务教育,寒门出身的人想找本书读都难,须知买书可不便宜,何况要高中举子,可不是读几本书的事,而是要读很多书。
    读书等身嘛。
    所以才会有书香世家的说法。
    越有钱,越有书读。
    越读书,越有钱。
    如此循环,代代传承,便形成了书香世家。
    是以双阳县学里的学子,大多家境殷实,可也没几个书香世家——双阳城本就没世家,当然,几乎也没几个寒门子弟。
    几乎而已。
    还是有那么几个出身贫寒的年轻人。
    富家子弟,若是读过书,纨绔还是纨绔,但也不会素养低下,最多就是瞧不起那些个寒门子弟而已,这是阶层的优越感。
    而寒门子弟的心绪就较为复杂,关键还是看个人心性。
    有趋炎附势者,亦有清高孤傲者。
    县学气氛还是不错。
    这还是得益于老教谕教得好,毕竟雅号“慢君子”,多善君子之行,教度君子之风,奉举君子之器,弟子从师,是以融融。
    学子之间,大家学问高低且不说,皆是同窗。
    可近来县学气氛有些诡异。
    两件事。
    一件事是浣清河上凉思画舫的女子大家凉凉姑娘唱红了两首小词,杨荛作为县学学子的领头羊,便豪爽的请众多同窗同游浣清河,听那凉凉姑娘唱曲。
    听罢归来,心思不一。
    但大多还是忿忿不平的,双阳县学问最高的慢君子徐思青教导的我们,还不如你一个只会舞刀弄枪的县尉了?
    自然是不服的。
    甚至打从内心深处觉得,这两首小词就是齐平川不知道从哪里剽窃来的。
    一个大男人,怎么会写这种闺房小词。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