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7章-《六零年代大厂子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第    57    章
    送走了来客,    许厂长对戴誉交待道:“准备一下,咱们去一趟机械厂。”
    戴誉应声,    拎上东西就先去总务科借自行车了。
    “我说戴秘书,    你现在也是厂长大秘了,咋连辆自行车都没有?”
    总务科的干事李云凤打趣他。
    “我那点钱都买照相机了,哪还有余钱买自行车?
    我才领了几个月的工资啊?”
    戴誉假意哭穷。
    “你说你舍得买照相机,    就不舍得买辆自行车?
    自行车能天天骑,    照相机才能用几次啊?
    胶片和相纸还那么贵!”
    李云凤觉得单身男人就是不会过日子,总凭自己喜好乱花钱。
    “李干事,    你快把车钥匙给我吧,    厂长还等着呢!这段时间我总跟着厂长在外面跑,    钥匙我先不还了啊!有谁要用车直接去厂办找我拿。”
    戴誉催促她。
    有公车用当然还是用公车啦!他们家现在已经有两辆自行车了,    若是他再买一辆,    就显得太扎眼了。
    如今一户人家能拥有三辆自行车,    就跟工薪家庭养了三辆奔驰宝马似的,在家属院里徒惹是非。
    骑着自行车跟随许厂长来到机械厂的厂部,眼看着他进了分管副厂长的办公室,    被留在外面的戴誉也没杵在原地傻站着。
    这是他第三次跟着许厂长来跑项目,    按照之前的经验,    许厂长一时半会儿出不来,    他且得等着呢。
    于是,    溜达着就往走廊尽头走。
    机械厂的红砖办公楼比啤酒厂那栋破旧的小二楼开阔敞亮多了。
    他此时所在的三楼是机械厂领导们集中办公的楼层,走廊里格外安静。
    行至一间敞着门的办公室前停下,    戴誉在门上轻敲两下,    对坐在外间的秘书说:“您好,    我想找一下夏厂长!”
    侯秘书想要拒绝的话在看到来人的脸后,变成了:“稍等,    我去确认一下领导是否用空。”
    说着就敲门走近了里间的办公室。
    “厂长,那位戴誉同志来了,想要见您!”
    侯秘书轻声道。
    夏启航在图纸上写写画画的动作不停,只蹙着眉问:“他来做什么?”
    “这个我没问。”
    侯秘书多少知道一点戴誉跟厂长家的关系,以为他过来是有私事找夏厂长,所以没多嘴问。
    “要不,我再去问问他?”
    夏启航摘下鼻梁上的眼镜,叹气道:“算了,你让他进来吧。”
    戴誉与侯秘书道过谢后,独自进了夏厂长的办公室。
    甫一进门,入目便是一张超大号实木办公桌,比在夏家书房里看到的那张还要大。
    不过,桌面异常干净,图纸、书籍、文件被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。
    估摸着是门外那位秘书的功劳了。
    “夏厂长好!”
    “嗯,坐吧。”
    看着侯秘书给对方倒了茶,又被提醒了一次半小时后的会议,夏启航才问戴誉突然跑来有什么事。
    “不是您说的嘛,有事来办公室找您!”
    戴誉笑道,“我现在是啤酒厂许厂长的秘书了,今天陪他来跑项目的,顺便来看看您。”
    夏启航捏捏鼻梁皱眉问:“你不是要复习参加高考么?
    怎么突然又当上秘书了?”
    “领导选了我,我也不能推拒嘛,个人得服从组织!”
    戴誉一本正经道,“至于复习的事,您也不用担心,我现在每天晚上都挑灯夜读呢。
    您看我这黑眼圈!”
    探过去半个身子,让人家夏厂长看他因为陪大嫂生产熬出来的黑眼圈。
    “赶紧说正事,我一会儿还有会要开。”
    虽然由于办公桌过宽,戴誉没能凑到自己跟前,但夏启航还是嫌弃地向后靠了靠。
    戴誉收了脸上玩笑的表情,正色道:“咱们机械厂要开办一间罐头厂的事,您听说了吧?”
    夏启航点头,之前有人在例会上提过。
    不过这不是他的分管工作,他没怎么注意。
    “你们厂也惦记上罐头厂了?”
    夏启航问。
    戴誉一激灵,瞪着眼睛问:“‘也’是啥意思?
    还有别的厂在争取?”
    夏启航“嗯”了一声,却闭口不言是哪个厂也在争取。
    被戴誉磨叽得烦了,他才开了尊口提点道:“哪个厂在争取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们哪个厂也争取不到!厂里打算投建一间中等规模以上的罐头厂,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。”
    这个罐头厂项目是经过反复求证,才确定下来的。
    原本有人觉得机械厂开办罐头厂有些不伦不类的,提议开办机械零件的配套加工厂或者民用机械维修门市部。
    不过考虑到这次需要安排就业的都是职工家属,大多数人没有专业技能,所以选了一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罐头厂。
    戴誉没想到事情会这么棘手,前有狼后有虎,这是从源头上就把他们的路子堵死了呀!
    如果没有罐头厂,养猪场也甭想了,连带着啤酒糟的处理也得想其他办法。
    戴誉不死心地说:“罐头厂归入我们啤酒厂,但是用工可以全部从机械厂家属里面选拔。”
    夏启航看一眼紧闭的房门,才不紧不慢道:“做好秘书的本职工作,这件事情你就不要管了。
    你们许厂长比你明白!”
    “啥意思?”
    戴誉眨巴眨巴眼。
    被他一双求知若渴的大眼睛瞅着,僵持了好一会儿,夏启航才再次提点道:“厂里早有意向开办罐头厂,所以负责人也早已有了人选……”
    他点到即止。
    戴誉在心里将这句话品咂了半天,总算品出一点味来。
    机械厂这个规模的大厂,其实跟机关单位差不多,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。
    除非是有特殊贡献的,或是像夏厂长这样特别有能力的技术大拿,否则想升职只有苦熬资历一条路。
    这时候厂里终于要开新厂了,大家都盼着罐头厂负责人履新呢。
    只要他挪出来一个萝卜坑,后面的人一个一个往上挪,届时至少有十几人,甚至几十人会因为这一次调动而受益。
    他们啤酒厂若是将罐头厂合并进来,虽然对啤酒厂有利,却动了这些人的蛋糕,弄不好是要跟人结仇的。
    何况,据他所知,他们许厂长也是从机械厂出来的,他那会儿还是办公室主任呢。
    更是熟知这里面的利益牵扯。
    戴誉独自思索了一会儿,才问夏厂长:“今年六月份,中央颁发的《关于精简职工办法的若干规定》,不知您关注了没有?”
    看夏启航沉默地看着自己,他又觉得自己问了一个傻问题,连他都知道的事,人家厂长还能不知道嘛。
    戴誉轻咳一声,解释道:“中央都在提倡精简职工,减少城市压力,咱们在这个关头大幅度调整干部,不是顶风作案嘛。”
    夏启航意味不明地轻哼一声。
    没弄明白他的态度,但戴誉还是继续道:“我上次到北京去出差,去了一个天桥商场。
    您猜怎么着?
    人家响应‘管理人员少损耗少’的号召,把全店一百多个员工缩减到五十来个了!减少管理人员,增加工作时长,一年省了十来万!还被党报表扬,树立成典型了!”
    “这个工作不是我在负责,你跟我说不着吧。”
    夏启航看他这样卖力的想办法也有些哭笑不得。
    “咋能说不着呢?
    罐头厂怎么投建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,肯定也是要集体表决的。
    我跟您好好说道说道这件事,表决的时候您也发表一下个人意见,别只当个负责举手的工具人嘛!”
    夏启航的唇角不易察觉地勾了一下,又严肃道:“你一个秘书管这么多做什么!”
    戴誉不服气道:“您咋总从门缝里看人呢?
    这个合并方案是我跟许厂长提的,您说我能不上心嘛?
    再说有了罐头厂,我们就能盘活一盘棋!”
    看一眼手表,夏启航故作冷淡地催促:“再给你十分钟时间,说不说得完我都得走了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